2025年 04期
邓小平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卓越贡献与现实启示
易刚;包红琼;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倡导公平与正义的国际准则、主张民主与自由的政治文明,这些理论准备及其外交实践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构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新时代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谱写中国外交新篇章;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风范;必须坚持主动性与担当性相统一,展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责任担当;必须坚持斗争性与同一性相统一,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显著特点和贯彻路径
刘怀青;王芳;肖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既植根党的传统与文化基因,又凝聚了党几代领导人的智慧与治国理政的实践结晶。其具有把主要领导干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把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把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发扬好传承好,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等显著特点。落实这一重要论述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性教育,狠抓作风建设,以好干部标准为标尺,以严管厚爱为方法论,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红色校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以豫章师范学院为例
范雪琴;陶小模;红色校史文化在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阐述红色校史文化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探索红色校史文化融入党性教育的价值意蕴,以豫章师范学院为例,分析红色校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困境,进而提出数字赋能红色校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路径,创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诗派题画诗中的诗画思想互通性探析
李嘉欣;宋代是诗歌与书画艺术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大量题画诗。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力最大的诗歌流派,其宗主黄庭坚提出了“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处”等诗学主张,后学吕本中、曾几等人在此基础上提倡“悟入”和“活法”,这些理论不仅成为指导江西诗学的主张,而且对诗派文人的绘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诗画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江西诗派诗人的书画观念与诗学理论具有内在精神上的契合,以诗法入画法是其诗画思想互通的基础。
论秦观“真”词与周邦彦“雅”词之别
万紫燕;陈诗曼;秦观词“真”而周邦彦词“雅”,秦观其词情感迸发、悲情难拔、靠意境传情,可用“真”来概括;周邦彦则情感克制、善用技巧、借画面传情,可用“雅”来总结。通过二人词作题材内容、情感内涵、艺术技巧三方面的比较研究可看出秦观“真”词与周邦彦“雅”词之别。两位词人都是北宋词坛上的大家,以自己的艺术力量引导着词的发展方向,通过对二人词的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北宋词坛和词的新变。
晚清名臣李端棻的诗歌特点探析
熊艳玲;晚清名臣李端棻,除在政治、教育上有所建树外,其生平亦好诗。作为一名爱国文人,他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的敏锐洞察力,将其对社会政治、民生疾苦的关注发而为诗,在诗歌中多反映晚清社会现实,关注时政,宣传维新变法,抒发自己爱国忧民的情感,体现出经世、警世、救世的思想理念。李端棻文学素养深厚,诗中多用典故,剪裁得当、运用自如。其诗作多借物抒怀,体现出他孤洁清高的真挚性情。李端棻诗歌语言自然简洁、明白晓畅,整体风格呈现出平易质实的特点。
他者视野:北宋陕北宦游诗的空间书写
闫晓薇;北宋宦游士人基于一种“他者”视野观照陕北全貌,从“异乡人”的身份与陕北文化进行对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诉诸笔端。这些诗作是对陕北地理空间的真实书写,呈现出了明显的空间维度。“外层空间”展现了陕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文人创作的影响,以客观存在的自然地理空间为依托,经由想象与审美的加工创造,形成了诗作的“内层空间”。宦游诗中所建构的陕北自然地理空间透露出萧瑟与悲情,这更是宦游士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
王大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问题,事关国之大计,事关就业优先战略的落实,事关社会大局的安全稳定,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康。黑龙江工程学院在多年的就业实践中,提出了坚持一条主线、构建四级联动机制、建立三方保障责任制、实施五项就业提质工程的就业服务体系,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质生产力引领高校体育教学数智化变革的内容结构、现实境遇与实践路径
程凤侠;陈发昌;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于高校体育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活动作为新质生产力的赋能对象和落地对象,对于驱动体育教学的数智化发展,具有深刻的逻辑理路。通过对新质生产力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理念、教学情境、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数智化发展等方面的分析,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深化发展创新教学理念,奠定高校体育教学数智化发展理论基石;利用数智化技术模拟教学情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方式,构筑高校体育教学数智化发展的关键支点;借助数智化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教学持续性评价。
产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反思与优化
戴立勋;戴飞;孙步功;黄晓鹏;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充分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需要充分把握和发挥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独特优势,从现实案例中寻找现存问题、汲取重要成果和参考优秀经验。要针对理念滞后、课程局限、供需失衡、政策乏力等问题,采用有的放矢的策略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要从理念重塑、课程建设、平衡供需、政策扶持多维度入手提升人才培养的协同性和实效性,通过实现产学研协同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和同频共振来推动我国教育实力、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