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279578

思想政治理论

  • 邓小平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卓越贡献与现实启示

    易刚;包红琼;

    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倡导公平与正义的国际准则、主张民主与自由的政治文明,这些理论准备及其外交实践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构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新时代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谱写中国外交新篇章;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风范;必须坚持主动性与担当性相统一,展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责任担当;必须坚持斗争性与同一性相统一,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

    2025年04期 v.40;No.201 1-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显著特点和贯彻路径

    刘怀青;王芳;肖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既植根党的传统与文化基因,又凝聚了党几代领导人的智慧与治国理政的实践结晶。其具有把主要领导干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把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把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发扬好传承好,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等显著特点。落实这一重要论述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性教育,狠抓作风建设,以好干部标准为标尺,以严管厚爱为方法论,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2025年04期 v.40;No.201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红色校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以豫章师范学院为例

    范雪琴;陶小模;

    红色校史文化在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阐述红色校史文化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探索红色校史文化融入党性教育的价值意蕴,以豫章师范学院为例,分析红色校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困境,进而提出数字赋能红色校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路径,创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4期 v.40;No.201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傅抱石研究与艺术研究

  • 江西诗派题画诗中的诗画思想互通性探析

    李嘉欣;

    宋代是诗歌与书画艺术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大量题画诗。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力最大的诗歌流派,其宗主黄庭坚提出了“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处”等诗学主张,后学吕本中、曾几等人在此基础上提倡“悟入”和“活法”,这些理论不仅成为指导江西诗学的主张,而且对诗派文人的绘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诗画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江西诗派诗人的书画观念与诗学理论具有内在精神上的契合,以诗法入画法是其诗画思想互通的基础。

    2025年04期 v.40;No.201 21-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与历史

  • 论秦观“真”词与周邦彦“雅”词之别

    万紫燕;陈诗曼;

    秦观词“真”而周邦彦词“雅”,秦观其词情感迸发、悲情难拔、靠意境传情,可用“真”来概括;周邦彦则情感克制、善用技巧、借画面传情,可用“雅”来总结。通过二人词作题材内容、情感内涵、艺术技巧三方面的比较研究可看出秦观“真”词与周邦彦“雅”词之别。两位词人都是北宋词坛上的大家,以自己的艺术力量引导着词的发展方向,通过对二人词的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北宋词坛和词的新变。

    2025年04期 v.40;No.201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晚清名臣李端棻的诗歌特点探析

    熊艳玲;

    晚清名臣李端棻,除在政治、教育上有所建树外,其生平亦好诗。作为一名爱国文人,他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的敏锐洞察力,将其对社会政治、民生疾苦的关注发而为诗,在诗歌中多反映晚清社会现实,关注时政,宣传维新变法,抒发自己爱国忧民的情感,体现出经世、警世、救世的思想理念。李端棻文学素养深厚,诗中多用典故,剪裁得当、运用自如。其诗作多借物抒怀,体现出他孤洁清高的真挚性情。李端棻诗歌语言自然简洁、明白晓畅,整体风格呈现出平易质实的特点。

    2025年04期 v.40;No.201 33-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他者视野:北宋陕北宦游诗的空间书写

    闫晓薇;

    北宋宦游士人基于一种“他者”视野观照陕北全貌,从“异乡人”的身份与陕北文化进行对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诉诸笔端。这些诗作是对陕北地理空间的真实书写,呈现出了明显的空间维度。“外层空间”展现了陕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文人创作的影响,以客观存在的自然地理空间为依托,经由想象与审美的加工创造,形成了诗作的“内层空间”。宦游诗中所建构的陕北自然地理空间透露出萧瑟与悲情,这更是宦游士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2025年04期 v.40;No.201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

  • 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

    王大春;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问题,事关国之大计,事关就业优先战略的落实,事关社会大局的安全稳定,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康。黑龙江工程学院在多年的就业实践中,提出了坚持一条主线、构建四级联动机制、建立三方保障责任制、实施五项就业提质工程的就业服务体系,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5年04期 v.40;No.201 45-5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质生产力引领高校体育教学数智化变革的内容结构、现实境遇与实践路径

    程凤侠;陈发昌;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于高校体育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活动作为新质生产力的赋能对象和落地对象,对于驱动体育教学的数智化发展,具有深刻的逻辑理路。通过对新质生产力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理念、教学情境、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数智化发展等方面的分析,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深化发展创新教学理念,奠定高校体育教学数智化发展理论基石;利用数智化技术模拟教学情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方式,构筑高校体育教学数智化发展的关键支点;借助数智化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教学持续性评价。

    2025年04期 v.40;No.201 51-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产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反思与优化

    戴立勋;戴飞;孙步功;黄晓鹏;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充分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需要充分把握和发挥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独特优势,从现实案例中寻找现存问题、汲取重要成果和参考优秀经验。要针对理念滞后、课程局限、供需失衡、政策乏力等问题,采用有的放矢的策略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要从理念重塑、课程建设、平衡供需、政策扶持多维度入手提升人才培养的协同性和实效性,通过实现产学研协同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和同频共振来推动我国教育实力、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的全面提升。

    2025年04期 v.40;No.201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文科背景下“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王娜萍;

    “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作为师范教育专业必修课,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小学教师队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顺应新文科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要求,现根据新文科建设的内涵,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定位、教学实践经验,构建课程目标高阶性、教学模式创新性、课程考核全面性、教学队伍先进性的课程教学新形态,以期提升新文科背景下“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质量。

    2025年04期 v.40;No.201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3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高质量班级管理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纾解之策

    潘伟;张广峰;胡永正;

    高质量班级管理是新时代高校组织好、管理好、教育好广大青年学生的时代之需,是促进广大青年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径,是缓解辅导员教育焦虑的应有之义。纾解高校高质量班级管理之困,需要以目标为导向牵引班级发展,以工作重点为抓手熟知学生信息,以多方治理思维实现精细化管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实现朋辈帮扶,利用数据化实现智能化管理,巧用谈心谈话技巧关注重点学生。

    2025年04期 v.40;No.201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教育

  • 教育家精神的数字化培育——基于帕森斯AGIL模型的理论探索

    周锦萱;汪杰锋;张中原;

    为实现教育强国建设,我国正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家精神在数字化背景下呈现新的内涵特征,但在发展进程中却面临价值、机制、行动与结果四大困境。教育家精神的数字化模型是基于帕森斯的AGIL理论分析框架,结合Atlas.ti软件进行质性解读后构建而成,为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育家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5年04期 v.40;No.201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勰“风骨”理论对初中生写作情感表达的启示

    谭晶丹;唐芸芸;

    初中生写作缺乏有效指导、对写作对象情感分析不足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情感表达模糊、语言冗余等方面。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风骨”理论与课标提出的写作要求相契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做到明朗生动,语言风格做到端直精要。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不同写作对象的“清”与“显”,学会恰当用典,合理使用排比句与长短句,帮助学生清晰传达情感,以此提升文章感染力,增强文章的力度和节奏感。

    2025年04期 v.40;No.201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学科实践的现实表征、基本遵循与行动路径

    施虹妍;董毅;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强化学科实践,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践方向。作为解蔽传统教学肤浅化、盲动化、虚假化等倾向的学科实践,具有深度学习、探究活动真实评价的三重表征。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学科实践需联结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并以立德树人和培育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设计耦合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的学习活动。具体可以从设计阶梯课型、提供具身体验、注重社会性互动、给予创想自由与设计表现性评价等路径展开。

    2025年04期 v.40;No.201 89-9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孤独症研究

  • 我国孤独症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的追溯与前瞻

    赵欣;左娟娟;杜芬娥;

    亲社会行为是孤独症儿童社会适应中的重要方面,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非常重要。为探究我国孤独症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的基础,明晰我国孤独症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的薄弱点和研究态势,以中国知网收录的孤独症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论文为样本,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已有研究析取了孤独症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构成要素,关注了孤独症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涉及了孤独症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测量,探讨了孤独症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干预策略,但仍存在内涵结构研究缺乏深度、测评框架构建仍未精准、影响因素挖掘尚需深入、干预策略本土实践不足四种问题。为此,我国孤独症儿童亲社会行为未来的研究态势为:研究重点由理论构建向应用实施转变;研究内容由表面现象向深层机制转变;研究范式由静态分析向动态模拟转变;研究视角由单一局部向全景干预转变。

    2025年04期 v.40;No.201 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孤独症儿童家长参与早期干预情况与其入学准备观念的关系探究

    潘煜静;赖儒莹;刘明清;

    家长的入学准备观念对孤独症儿童发展至关重要,参与早期干预有利于家长形成积极的教育观念。为探究孤独症儿童家长参与早期干预情况、入学准备观念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中的解释性序列设计,先通过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85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再基于结果选取7位家长进行访谈。研究发现:家长参与早期干预总体水平中等偏上,但在三个维度发展不均衡,其中家庭教育最强,争取社会权益最弱,家长参与早期干预情况在儿童障碍程度、家长角色、家长学历方面存在群体差异。家长入学准备观念总体水平中等偏上,在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家长参与早期干预情况与入学准备观念总体呈正相关关系。建议家长实现角色转变,树立科学的入学准备观念;家长落实观念行动,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学校和家庭共建协同机制,发挥家校共育优势。以此给家长赋能,助力孤独症儿童顺利进入小学生活。

    2025年04期 v.40;No.201 10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社会

  • 港口类型对城市经济与港城协同度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吴俊峰;朱宇辰;孟凡力;田歆;

    港口作为重要的物流节点,是推动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采用C-D生产函数的增广形式,以我国9个沿海港口和12个内河港口为研究对象,对港口及其所属城市经济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分别考察了沿海港口与内河港口对港口城市经济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港口发展能够从城市生产水平、城市社会生活水平、城市港口与城市相对规模三方面对城市经济产生正向影响;从行业发展基础看,交通设施完善程度提高,港口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增强,同时对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的调节作用不同,内河港口的正向影响被削弱;从经济产业结构角度看,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对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的城市港口与城市相对规模均有正向影响。研究揭示了港口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受到港口类型的调节影响,应该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政策,巩固沿海港地位,挖掘内河港优势,增强港口对城市经济的赋能作用,提高港口经济创新性。

    2025年04期 v.40;No.201 11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人的生物适应性对现代人居环境审美及其偏好的影响

    李洪辉;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已形成对居住环境天生的偏好。不同的艺术、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共性源于人类共同的生物神经工程基础。人类对稀树大草原景观的天生偏好揭示了这种源于生物适应性的审美存在于绘画、景观和人居环境领域。从栖息地理论高度总结出来的前景与庇护理论在人居环境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揭示了生存本能如何转化成审美偏好,但也应基于生存行为的策略拓展至更丰富的结构。人类在适应性进化中形成了对其他环境因素的天生审美偏好,涉及复杂性、神秘性、资源可供性和符号信息。现代人居环境应为从未消失、基于生存本能的适应性行为提供保障,以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权利,这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和提升审美品质。

    2025年04期 v.40;No.201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

    张海涛;

    <正>~~

    2025年04期 v.40;No.20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正>《豫章师范学院学报》是由豫章师范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发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论文,全年6期,逢双月底出版。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报质量,打造社科类品牌优秀期刊,本刊实行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高水平稿件将优先发表,稿酬从优。欢迎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及高等院校师生惠赠佳作。敬请作者投稿时遵守如下规定:

    2025年04期 v.40;No.201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